新光醫院攜手羣創 開發 AI 精準影像重建與行動診療
非法变身
羣創雙面觸控顯示螢幕,由新光醫院張益誠醫師(右)進行問診。羣創/提供
羣創光電(3481)積極投入裸視3D人工智慧診療平臺,與新光醫院合作開發首款臺灣自制肺癌AI器官3D重組技術,搭載羣創裸視3D顯示器,30分鐘完成肺癌影像分割與標註,建構三維器官、動靜脈與病竈之相對位置,幫助胸腔外科醫師在術前診斷更輕鬆、精準、快速,並可作爲沉浸式醫學教學平臺,以及醫病共決診療平臺使用,智慧醫院之先驅。
联大首位校友接校长 蔡东湖:毕生荣耀
今(30)日新光醫院侯勝茂院長、張益誠醫秘、經濟部產發署蔡忠平副組長、羣創光電楊柱祥總經理於南港展覽館一館一樓J-118 新光醫院攤位,揭櫫臺灣AI醫療研發實力,提高肺癌病患生活品質。
Acumen Research and Consulting研調資料顯示,2022年全球3D醫學影像設備市場達328億美元,2032年預估成長至2032億美元,年複合成長率(CAGR)18.3%。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智慧顯示計劃支持下,羣創光電推動裸視3D智慧診療平臺,產業發展署指出AI 對全球醫療產業的貢獻,2025 年單是醫療大數據應用在電子病歷與影像診斷,一年就能節省 280 億美元,對於全球苦於醫療成本高漲、醫病共決時代來臨,前瞻顯示技術與AI醫學影像不論在術前診斷、術中導航、醫學教育平臺,AI在數位醫療角色愈來愈重要。
30分鐘肺癌AI自動重組3D影像 醫學教育與術前診斷之最佳輔助工具
机车翘孤轮下秒调头「跳入水沟」 2少年仔摔出车外脸绿
肺癌居全球十大癌症死因之首,109年臺灣約有16,370新增肺癌個案,早期肺癌透過切除手術,傷口小,提升手術品質。新光醫院張益誠醫務秘書表示,每個人的解剖構造多少有些差異,使用醫學影像軟體作爲術前規劃,對病人的支氣管動靜脈走向熟悉,對腫瘤的位置清楚,才能對手術有最大的掌握。目前有經驗的醫師透過專業軟體,需要30分鐘以上手動進行3D影像重組,耗時費力。臺灣一年6,000例肺癌手術,張醫秘指出,未來不用挑選個案,而是每個案例均透過AI深度學習,自動完成術前影像重組,降低醫師勞務,病患對病竈有知的權利, AI精準醫療是醫病共決必然的發展趨勢。
易象 小說
在新光醫院放射科楊必立醫師指導下,羣創以新光醫院大量肺癌病患DICOM影像,與專業放射科醫師手動標註比對,進行深度學習,初期成果可於30分鐘內完成一肺癌個案之影像標註分割與3D影像重組,細緻度可達到第三支節 或更小細分枝節,準確度達85%,業界創舉。透過立體渲染即時顯示於裸眼3D螢幕上,不但大幅降低醫師工作負荷,3D成像可細微至第三支節以上,對於醫學教育幫助甚大。
命运之夜(禾林漫画)
羣創光電總經理楊柱祥指出,羣創光電N3D可作爲術前診斷, 或超擬真的3D 醫學影像沉浸式學習平臺,相容MRI和CT檔,用於醫療教育培訓和模擬。利用3D醫學影像來進行解剖學和病理生理學課程教學, 提供360度, 深入觀察病理和病竈在診斷影像中的表現,幫助醫學系護理系學生及專業人士評估和診斷。3D醫療影像市場多掌握在國際大廠,有AI才能拿下精準醫療話語權,楊柱祥指出,羣創3D醫學影像解決方案相當有競爭力,鎖定日本與東協七國市場進行國際拓銷。
行動醫療夯 羣創雙面觸控公衛筆電 醫病共享決策最佳載具
因應全球醫病共決趨勢,新光醫院導入雙面觸控公衛電腦至教學門診以及偏鄉問診車,搭載新光醫院HIS/PACS系統,打破醫師問診方式,病患家屬透過動態影像呈現,深度瞭解病竈與參與診斷決策,透過觸控介面完成病程說明,增加醫病信賴關係。羣創研發之12.45吋以及23.8吋超薄雙面醫用觸控電腦,厚度僅20mm,全機抗菌處理,提供易操作、易清潔的一體成型機殼,降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機率,成爲行動醫療最佳溝通載具。
羣創光電攜手新光醫院開發AI 影像重建裸視3D智慧平臺。記者李珣瑛/攝影
延伸閱讀
《不良少年》铃木伸之曝长太高心酸 每天120根蔬菜棒甩肉10公斤
俞大㵢对美经验不足? 外交部:萧美琴先前也未有驻美经验